Perl和OS交互(一):system、exec和反引号
Perl和OS交互(一):system、exec和反引号
调用操作系统命令:system函数
system函数可以直接让perl调用操作系统中的命令并执行。
system入门示例
例如:
1 | #!/usr/bin/perl |
执行结果:
1 | 2018-06-21 18:32:50 |
注意system的参数可以被单个引号包围,也可以用多个引号分隔成多个参数,如果分隔开,system会将它们用空格的方式连接起来。
另外,上面使用了单引号、双引号,都能正确执行,但注意,双引号会解析perl中的特殊符号。例如:
1 | $myname="Malongshuai"; |
可见,双引号中的变量$myname
被perl解析了,而单引号中的变量$USER
不被perl解析,perl将其交给bash,由shell负责解析,所以会输出当前用户名。
在system中,还可以使用shell的重定向、管道等功能。
1 | $myname="Malongshuai"; |
深入system
system有两种语法:
1 | system LIST |
这里忽略第二种,因为它是一种以欺骗的防止执行命令的:LIST中的第一个参数作为命令,但欺骗自己说自己执行的是PROGRAM命令。
下面将详细讨论第一种语法。
基础知识
在讨论之前,先解释一下bash命令行执行命令时的引号解析问题。例如:
1 | awk -F ":" 'NR<=3{username=$1;print "username:",username}' /etc/passwd |
shell命令行中执行命令时,包含两部分:一个是程序名,一个是程序的参数部分。在真正执行之前,shell的词法分析行为会解析程序名称、参数部分。但有些时候命令行中会使用一些shell的特殊符号来实现shell的特殊功能。例如shell的星号通配符*
、管道功能|
、重定向功能> < >> << <<<
、命令替换功能$()
等。但有些程序自身,其用法规则中可能也会使用一些特殊符号(如find -name "*.log"
的星号),这会和shell的特殊符号冲突。由于shell的解析行为在命令执行之前,为了保留特殊符号给程序自身来解释,需要使用引号来保护这些特殊符号以避免被shell解析。
正如上面awk中的":"
和'{}'
以及find中的"*.log"
,它们都使用引号包围特殊符号,使得这些符号”逃过”shell的解析过程,从而让程序自身解析。
更通俗一点,如果不是执行命令要依赖于shell环境的存在,如果能直接在最纯粹的环境中执行命令,那么特殊符号是无需加引号保护的。例如,awk如果能脱离shell单独执行,下面的第一条命令才是正确的,第二条命令却是错误的。
1 | awk -F : NR<=3{username=$1;print "username:",username} /etc/passwd |
system参数细节
system LIST
中的system要求的是列表上下文参数LIST,就像print函数一样。所以,当LIST是一个标量字符串,它其实也是一个列表,只不过是只包含一个元素的列表。
例如:
1 | system 'find /perlapp -type f -name "*.pl"'; # 是一个标量字符串构成的LIST |
对于system LIST
语法,perl在执行LIST中的命令之前,会先检查LIST:
- 当system的参数是一个只有单元素的列表(即上面第一个例子),它将检查这个参数整体中是否有需要shell解析的特殊元字符(如shell中的通配符
* ? []
,shell中的重定向< > >> <<< <<
,shell中的管道|
,shell的后台任务符号&
,命令替换$()
等等):- 如果有这些需要shell解析的特殊元字符,则调用
/bin/sh -c STRING
的方式来执行LIST,其中LIST就是STRING部分 - 如果没有需要shell解析的特殊元字符,则perl将其分割成一个一个单词,并传递给
execvp
系统函数(man execvp)来执行,它的效率比unix的system()更高
- 如果有这些需要shell解析的特殊元字符,则调用
- 当system的参数是一个包含多元素的列表:
- 它将认为列表中的第一个元素是待执行的命令,并直接执行它,而不会先调用shell,再通过shell来解析并执行它。
- 所以,使用多元素的列表参数时,将失去shell中重定向、管道、命令替换等等功能
- 但如果第一个元素作为命令spawn失败(和语法、参数等无关,而是权限或其它系统层面的失败),将降级回使用shell来执行
注:bash -c STRING
的c选项会从STRING中读取命令并执行。
几个示例:
1 | @arg1=qw(-lh /root); |
上面第二个system能执行成功,而第三个system会执行失败,是因为:
- 第二个system的参数是一个单元素的列表,而且有需要解析的通配星号字符,所以它等价于
/bin/sh -c ls -lh /root/*.log
命令 - 第三个system的参数是多个元素构成的列表,所以它会直接spawn一个ls进程,由于不在shell环境中执行,ls程序又不认识星号字符,所以执行失败
第四个system也执行失败,因为不止一个参数,于是取第一个参数作为命令来spawn新的进程,但这第一个参数是ls -lh
整体,而不是ls,这等价于"ls -lh" /root
,所以spawn失败,找不到这个命令。
第5个system执行失败,因为”-lh /root”作为列表的第二个元素,它是一个整体。所以它等价于ls "-lh /root"
,这显然是错误的。
第6个system执行失败,原因同上。
所以可以稍微总结下,如果使用多个参数的system,每个原本在unix shell命令行中需要空格分开的选项和参数,都需要单独作为列表的独立元素。
正如:
1 | system "ls","-lh","/root"; |
更复杂一点的示例:
1 | @cmd_arg1=qw(/perlapp -type f -name *.pl); |
上面第二个system中,是多参数的system,不会调用shell来解析,而*.pl
使用了引号包围,但对于find来说,引号不可识别的字符,它会将其当作要查找文件名的一部分,所以执行失败。之所以在shell命令中的find要加上引号,是为了防止*
被shell解析。
第三个system中,没有使用qw()
的方式生成列表,因为awk的表达式部分存在空格,使用qw生成列表的方式无法保留空格,所以这里采用最原始的生成列表的形式。当然,也可以实现split来生成:
1 | @arg3=split /%/,q(-F%:%NR<=3{username=$1;print "username: ",username}%/etc/passwd); |
使用单个参数还是多参数?
关于使用单个参数的system还是使用多参数的system。
如果对shell解析熟悉,使用单个参数比较好,能比较直接地使用shell相关的功能(重定向、管道等)。但使用单个参数,引号引用和转义引用方面毕竟比较复杂,容易出错,可能需要多次调试。
多个参数也有好处,不用担心太多引号问题,但却失去了使用shell功能的能力。如果想要在多参数的system中使用管道、重定向等特殊符号带来的shell功能,可以将'/bin/sh','-c'
作为system的前两个参数,使得system强制调用shell来执行命令。
/bin/sh -c STRING
执行命令的方式是shell从STRING中读取命令来执行。所以,为了保证完整性,STRING部分建议全都包含在一个引号中。例如:
1 | shell> bash -c 'find . -type f -name "*.pl" | xargs ls -l' |
回到system的调用/bin/sh -c
的用法,例如:
1 | $arg1=q(find . -type f -name "*.pl" -print0); # 1 |
上面3行,每行都有关键点:
- 第一行:
- 不能使用数组、列表,而是标量的字符串
- 因为要给shell解析,所以
*.pl
还是要加上引号包围
- 第二行:
- 同样,不能使用数组、列表,而是标量字符串
- 即使是特殊的管道符号(或其它符号),也可以直接放在标量字符串中
- 第三行:
- 前两个参数是
/bin/sh
和-c
- 第三个参数必须是字符串STRING,强烈建议使用引号包围,保证参数的完整性
- 如果不加引号包围STRING,而是将arg1和arg2作为参数列表的两个元素,将割裂两者,导致只执行到
$arg1
中的命令,甚至有时候会因为$arg1
不完整或有多余字符而报错
- 前两个参数是
看上去规则很多,而且书写必须十分规范,失之毫厘,结果将差之千里。如非必须,还不如直接写成单个参数的system。例如,上面的3行等价于:
1 | system '/bin/sh','-c','find . -type f -name "*.pl -print0 | xargs -0 -i ls -l {}"'; |
捕获system的错误状态
system执行命令时的返回值为$?
,它和bash的$?
不太一致。当最后一个管道关闭时、反引号执行命令、wait()或waitpid()成功执行时或system(),都会返回$?
。在Perl中,$?
包含两部分共16字节,低8位是信号信息,高8位才是所执行的命令的状态码。也就是说,perl中的$?
的高8位才对应bash中的$?
。
因此,要获取退出状态码,需要使用$?>>8
。
1 | #!/usr/bin/perl |
如果,想要直接在执行的命令上判断命令是否正确执行,然后决定是否die。可以在system的前面加上一个!
取反。这是因为在shell中,非0的状态码表示命令错误执行,0状态码才表示执行正确。这和perl的布尔值正好相反,所以加上感叹号取反:
1 | !system '(exit 4)' or die "command return error num: ",$?>>8; |
需要注意,这里不能使用$!
,在perl中有多种不同的错误捕获变量,$!
捕获的是perl在发起系统调用层面的错误,而system执行的命令的错误发生在命令执行时。对于system函数来说,perl只要成功执行system,不管里面的命令是否执行成功,perl发起的系统调用都已经结束了。
关于如何获取信号信息,参见官方手册。或者:
1 | The “low” octet combines several things. The highest bit notes if a core dump happened.The hexadecimal and binary representations (recall them from Chapter 2) can help mask out the parts you don’t want: |
system的内部细节
在Perl中,除了system,还有exec、fork、pipe、IPC等进程操作方式,它们的细节,都可man system、man exec、man fork等等来获取。在后文会一一解释,此处先解释system执行的细节。
在执行到system时,system会直接拷贝一份当前perl进程(称为子进程),然后自己进入睡眠态,并使用waitpid()等待子进程执行完毕。
unix系统中的system()用来调用一个shell解释器来执行命令,用来启动一个新的程序,是fork+execl("/bin/sh -c COMMAND")+waitpid()
的结合,因为多一层shell的调用,效率相比于fork+exec来说较低,且需要waitpid()的等待,无法控制子进程也无法并发。
perl的system()和unix的system()不太一样,多了一层判断来决定是使用fork+execl("/bin/sh -c COMMAND")+waitpid()
还是直接使用fork+execvp(COMMAND)+waitpid()
。
因为是直接拷贝的,所以子进程初始时和perl父进程是完全一致的。所以,标准输入(STDIN)、标准输出(STDOUT)、标准错误输出(STDERR)都是和父进程共享的。
1 | system 'read -p "enter your name: " name;echo "your name is: " $name'; |
在system中的命令执行之前,perl首先会解析system的参数列表,关于解析的方式,在前文已经详细解释过了。如果命令是直接执行的,则命令所在进程就是perl进程的子进程。如果命令需要通过通过调用/bin/sh -c
来执行,则shell进程是子进程,真正执行的命令则是孙进程(grandchild)或者是下一代。
例如,在参数中放入shell的for循环,因为这是bash内置属性,它会直接在当前bash进程中完成。
1 | system 'for i in {1..10};do echo $i;done'; |
这些内容比较复杂,可参见:bash内置命令的特殊性,后台任务的”本质”
当命令执行完毕后,将回到perl进程,perl进程会执行wait(),然后结束system。
调用操作系统命令:exec
exec和system除了一种行为之外,其它用法和system完全一致。exec和system的区别之处在于:
- system会创建子进程,然后自己进入睡眠,去等待子进程执行完毕,最后执行wait()
- exec不会创建子进程,而是在当前Perl进程自身去执行命令,相当于用命令去覆盖当前进程,所以没有睡眠
- 当exec执行的命令结束后,将直接结束当前perl进程,没有wait()行为
由于exec执行完命令后,立即退出当前perl进程,所以命令执行的正确与否,无法被捕获。但如果exec启动待执行命令过程就出错了,这属于perl的系统调用过程出错,可以使用$!
捕获。
1 | exec 'date'; |
一般来说,很少直接使用exec,而是fork+exec同时使用。关于fork,见perl和操作系统交互:fork。
调用操作系统命令:反引号和qx()
perl中的system()和exec()执行命令时,都是直接执行命令,并将执行结果输出到某个地方(比如屏幕)。但是反引号(`COMMAND`
)可以将执行的结果插入到某个地方或者进行赋值,而不是直接输出。就像shell中的反引号一样。
例如,将操作系统中date命令的执行结果赋值给一个变量。
1 | #!/usr/bin/perl |
由于反引号是将命令的输出结果捕获起来并插入到某个地方或赋值,如果反引号单独成一个语句,也即是在空上下文(void)中,它的结果会丢弃。一般来说,这是多此一举或者是浪费的行为,除非是要通过执行命令临时做出某些设置:
1 | `date +"%F %T"`; # 命令的结果将直接丢弃 |
qx()和反引号执行命令是一样的,只不过写法不同,使得某些特殊符号的处理变得更容易,就像shell中也有一个$()
的方式替换` `
。特别地,由于perl反引号是以双引号的方式解释反引号内部的内容,如果反引号中间有perl可以解释的特殊符号,就会被perl先解释,再传递给shell去执行。如果使用qx并使用单引号作为定界符(即qx'COMMAND'
),perl将使用单引号的方式去解释COMMAND,使得perl不再解释一些特殊符号。
例如下面的例子中,在shell环境中导出了一个环境变量name,值为Gaoxiaofang
,而perl程序内部正好也定义了一个变量$name
,这时使用反引号`COMMAND`
和qx'COMMAND'
就不再一样。
以下是shell中执行的命令:
1 | export name="Gaoxiaofang" |
以下是perl程序中的内容
1 | #!/usr/bin/perl |
但需要注意的是,shell反引号做的命令替换,由于常用来插入到某个表达式中间,所以shell在反引号执行完毕后会自动移除换行符,除非使用双引号包围反引号。而perl则有所不同,perl总会保证所执行即所得,perl的反引号会保留每一个换行符。
一般来说,在perl中使用反引号的时候,都会使用chomp去除最后一个换行符。
1 | chomp(my $date=`date +"%F %T"`); |
如果在列表上下文中使用反引号,则反引号中命令的每一行输出都会保存为列表的元素。
1 | my @new_name=qx'who'; |
同样地,可以将反引号放进foreach,因为foreach的迭代目标正是一个列表:
1 | foreach (`cat /etc/passwd`){ |